瑞金时期的红军指挥体系就像一锅夹生饭,表面看着职务分明,揭开锅盖全是乱炖。1932年到1934年间,中央红军的总司令是朱德,总政委周恩来,总参谋长先后由刘伯承等人担任,王稼祥管着总政治部。这些头衔听着威风,实际操作起来完全不是那么回事。
当时红军正处在国民党围剿的夹缝里,指挥系统乱得让人哭笑不得。朱德这个总司令当得憋屈,开作战会议时连地图都摸不着。从共产国际空降来的洋顾问李德拿着鸡毛当令箭,硬是把苏联那套阵地战搬到山沟里,逼着红军跟装备精良的国军硬碰硬。刘伯承制定的诱敌深入战术被扔进废纸篓,前线指挥员天天接到互相矛盾的命令。
周恩来的处境最尴尬。作为总政委,他既要给李德当翻译,又要安抚被架空的老搭档朱德,还得抽空去看看在后方养病的毛泽东。有次开军委会议,周恩来连续三十六个小时没合眼,最后拿着三份不同版本的作战计划苦笑:"咱们这是在和敌人打仗,还是和自己较劲?"
政治工作更是乱成一团麻。王稼祥带着总政治部照搬苏联模式,要求士兵们学习《联共党史》,结果山沟里长大的战士连"布尔什维克"都念不利索。1933年有份报告显示,逃兵里有三成是因为听不懂政治课。后来不得不改成唱山歌、演活报剧这些土办法,效果反而更好。
最荒唐的是指挥权限划分。名义上周恩来管政治,朱德管军事,实际上周恩来经常要代行总司令职权。有次紧急转移,朱德带着先头部队探路去了,后方部队接到调令都在等总司令签字,急得参谋长直跺脚:"朱老总这会儿在山里喂蚊子呢,上哪找他去盖章?"最后还是毛泽东说了句"特殊情况特殊处理",才解了围。
电台稀缺让混乱雪上加霜。总参谋部下达的命令,经常要靠骑兵通讯员翻山越岭传送。有份作战档案记载,某次调兵命令送到前线时,预定开战时间已经过了两天。指挥员们后来都学精了,接到书面命令先看日期,过期文件直接当草纸用。
这种混乱直到遵义会议才拨乱反正。但有意思的是,正是这段"各管一摊又互相掺和"的经历,阴差阳错练就了红军指挥员的多面手本领。后来十大元帅里有四位都在瑞金时期练就了"既能带兵打仗,又能做思想工作"的绝活。
战争年代的职务分工,就像暴雨中的斗笠,能遮住头就算合格,谁还管它歪不歪。
我们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,传播符合主流价值观的新闻内容。如有侵权投诉,将依法依规核查并回应。小编写文不易,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,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,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。
在线配资服务,股票杠杆炒股平台,线上股票配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