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,涌现出了不少贪官污吏,他们通过权力的滥用,积累了惊人的财富,却也为国家和百姓带来了极大的灾难。这些人物不仅名声狼藉,还成为了民众心头的沉重负担。其中,最为人熟知的贪官之一,便是清朝乾隆时期的权臣——和珅。
和珅掌握权力二十多年,权倾朝野,几乎左右了朝政,所有的官员都不得不在他面前低头,百官趋附。他的家产据说相当于清朝十五年国库的收入,一度被冠以“中国历史第一巨贪”的名号。然而,和珅的贪婪并不是历史上最为显赫的例子。实际上,在中国历史上,还有一位人物,他的贪污金额远远超过了和珅,甚至超出了清朝二百年的国库收入,这位历史人物便是北宋末年的宰相——王黼。
1100年,宋哲宗因病去世,由其子赵佶继位,成为宋徽宗。宋徽宗是一位对文艺有着极大热情的皇帝,他不仅亲自创作诗文、书法和绘画,还大力提倡艺术氛围。然而,宋徽宗上任后不久便开始任用一些有才华的官员,其中便包括曾因失宠而被贬到地方的蔡京。
展开剩余78%蔡京是位精通书法的权臣,过去他曾支持过王安石的新法,又一度迎合过司马光的旧法,始终在朝野之间辗转沉浮。1102年,在童贯等人的力荐下,蔡京终于得以复职,重返京城。宋徽宗见到蔡京后,对其诗词和书法极为赞赏,甚至赐予他许多珍宝。从此,蔡京便深得宋徽宗的宠信,逐步升迁,最终掌握了朝政大权,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宰相。
蔡京深知自己能有今天的地位,离不开那些曾经扶持他的人,他不忘旧恩,将他们提拔到高位,成为自己的心腹。王黼便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位。王黼,本名王甫,为了避免与东汉宦官同名,便改名为王黼。王黼最擅长的便是拍马溜须,凭借这一点,他迅速在朝中建立了自己的关系网。
1103年,王黼通过科举考中进士,开始了他的官场生涯,并迅速获得重用。在这个过程中,他结识了何执中的儿子何志,并因此得到何执中的提携。起初,何执中十分赏识王黼,提拔他为校书郎,后来又升任他为符宝郎、左司谏。然而,王黼并不满足现状,他不但忘恩负义,甚至计划利用蔡京的力量,将何执中从官场上拉下马,为蔡京独揽朝政创造机会。
为此,王黼上书宋徽宗,极力建议召回蔡京,并对蔡京的复职立下了赫赫战功。蔡京感激不尽,不仅赐予他金银珠宝,还让他跳过多个官职,直接升为御史中丞。此后,王黼与蔡京联手操控朝政,献媚徽宗,打压反对者,逐步成为了宋朝末年的另一位权臣。
然而,王黼的贪婪和权谋并未就此收敛。他还编造罪名,弹劾何执中,列举出二十条罪状,指责其贪赃枉法、结党营私、欺君罔上等行为。尽管他的弹劾状措辞激烈,罪状严重,但宋徽宗并未理会,反而更加信任何执中,认为王黼不过是出于嫉妒与恶意,想要陷害何执中。王黼的阴谋最终未能得逞。
不过,没多久,蔡京与王黼之间也因某些利益冲突开始渐生嫌隙。由于蔡京与郑居中不和,而王黼却与郑居中关系密切,蔡京便企图通过削减军费、延迟犒赏禁军来陷害王黼。然而,王黼及时得知此事,赶到禁军驻地,安抚士兵们,保证按时发放犒赏,最终化解了蔡京的计谋。此后,王黼的权力日益增强,他被任命为翰林学士,并最终晋升为承旨,掌管朝廷文书,权势空前。
然而,随着金兵南下,宣和七年(1125年),蔡京被迫辞去相位,王黼便继位成为首相。表面上,王黼推行了一系列改革,取消了蔡京时期的一些措施,但实际上,他是在削弱朝廷的财政与军事力量,进一步巩固自己的地位,让宋朝更加走向衰败。
王黼被派去管理边境事务时,为了筹集军费,他竟然向百姓征收银钱,规定每户捐献大额款项,以支持抵抗金兵的战争。据《宋史》记载,王黼所征集的款项总额达到了六千万缗,超过了北宋一年的国家财政收入。这种掠夺性的行为让百姓苦不堪言。
与此同时,王黼也极尽奢华,对金国使臣竭力献殷勤,为了显示宋朝的财富与强盛,他不仅在使馆举办盛宴,还将珍贵的金银器皿、锦缎、玉石等摆在使臣面前,企图通过这种方式拉拢金国。然而,他并未意识到这种做法反而激起了金国的贪婪和野心,为金国的入侵埋下了伏笔。
王黼的所作所为,引起了朝中诸多人的不满,尤其是当宋钦宗赵桓继位后,王黼的处境变得更加危险。王黼急忙前往宫中,希望能得到宋钦宗的宽容和支持,但被宫门官拒之门外,表示皇帝不愿见他。他深知自己的权势已到尽头,不久后,金兵攻入汴京,王黼在城破之前,带着家眷匆忙逃往东方。
然而,无论他如何逃避,罪责终难逃脱。得知王黼逃跑的消息后,北宋的臣子吴敏和李纲联合上书请求处决王黼,以平民愤。皇帝同意了他们的请求,将此事交给了曾被王黼陷害过的开封尹聂山。聂山愤恨已久,立刻派出武士追捕王黼,最终在雍丘南的一个小村庄将其捉拿。王黼被无情地杀害,其头颅被送回京城,百姓见到他的头颅后纷纷欢呼,庆祝这位巨贪的陨落。
发布于:天津市在线配资服务,股票杠杆炒股平台,线上股票配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